漢壽老墳山墓群位于常德市漢壽縣株木山鄉云臺村。墓群分布在撇洪河東側的臺地上、面積約64萬平方米。因常益長鐵路項目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漢壽縣文物局對項目紅線范圍內涉及的老墳山墓群區域開展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本次發掘的M443為帶斜坡墓道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墓上部被摧毀,墓道殘長2.8~3.1米、寬1.3米、墓道最深0.74米。墓棺為懸底弧棺,棺蓋板輕微移位。墻板和棺蓋外表呈弧形,內側平,棺底板嵌入墻、擋板中部的封閉性淺槽中。因M443墓棺保存較為完整,經研究,決定對M443墓棺進行整體提取并運送至實驗室開展清理、保護工作。

圖一 M443航拍照片
M443棺身長約2.70米,寬1.20米,棺蓋寬0.95米,體量較少,考慮到棺木提取至實驗室后必須馬上展開清理和保護工作,因此本次工作未使用石膏進行打包。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棺木表面保護處理,棺木表面清理完成后,使用塑料薄膜和棉被覆蓋隔離棺木,防止水分蒸發,同時也避免后續操作對文物造成損傷和破壞;
2、確定提取范圍,清理M443棺槨四周,直至清理到枕木底部,形成工作臺面;
3、底部支撐,因工地現場條件所限,無法采用U型鋼和工字鋼進行底切,我們選用三根13cm╳9cm的原木按距離平行插入槨室底板下,確保受力均勻,同時用木塊和磚石墊平原木,利用水平尺進行水平校正;
4、制作木框架,將裁好尺寸的木方按照預定位置沿棺木擺放,板與板之間使用馬釘固定;
5、起吊運輸,框架制作完成后,聯系專業吊裝公司將遺物起吊運輸;
6、實驗室清理,M443的實驗室內清理是考古發掘現場遺跡遺物清理工作的延續,是更精細、全面的文物清理、保護和信息記錄的工作。工作手段包括紫外熒光測試,高清攝像,微弱痕跡的超景深顯微觀察,棺內泥土過篩檢查,樣品采集和檢測分析等。
此次M443的整體提取和實驗室清理工作,是我所業務人員針對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相關工作而展開的一次有意義的嘗試,為以后本所同類的實驗室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

圖二
M443棺木搬遷工作照

圖三 M443棺木搬遷工作照

圖四 M443棺木搬遷工作照

圖五 M443棺木打包完成照片

圖六 M443棺木起吊照片

圖七 實驗室清理工作照

圖八 實驗室清理工作照

圖九 棺底板上幾何紋笭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