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配合瀏醴高速公路工程建設,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株洲市文物局、醴陵市文物局聯合對位于醴陵市楓林市鄉唐家坳村的一處宋元時期窯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唐家坳窯址所在地屬于典型的丘陵地貎,南北兩端為丘陵,東西兩廂為小平原,平原中部有一條小河由東向西穿過,發掘分為馬沖區、李家坳區、李家弄區和石橋區(圖一)。這是對醴陵窯宋元時期窯址的首次發掘,刷新了我們對于醴陵窯的認知,從考古發現可以看出,宋元時期的醴陵窯青白瓷質量要高于同時期湖南省內的其它青白瓷窯場。

圖一 唐家坳發掘區鳥瞰
2021年初,我所啟動了對唐家坳窯址考古資料的整理,參加整理工作的人員有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楊寧波、醴陵窯管理所黃云英以及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碩士研究生陳冠亨等人。從發掘發現的遺跡和出土的標本來看,這四個發掘區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為此考古整理也以四個分區為基本單位。現簡要介紹一下2021年上半年的整理成果:
一、核對原始發掘記錄和圖紙,完成窯址位置圖、探方分布圖、發掘區總平面圖、遺跡平剖面圖等的制圖工作。
二、完成醴陵唐家坳窯址出土標本的清洗(圖二)。

圖二 醴陵唐家坳窯址出土瓷器標本清洗
三、完成990件器物的修復,407件典型標本的繪圖和電子化,其中馬沖區共修復器物223件,已繪圖94件,石橋區共修復器物604件,已繪圖219件,李家弄區修復器物11件,已繪圖9件,李家坳區修復器物152件,繪圖85件。器物攝影尚在進行中,目前完成50件器物的拍照(圖三~圖五)。

圖三 醴陵唐家坳窯址資料整理進度柱狀圖

圖四 器物圖的電子化

圖五 石橋區出土的部分瓷器標本

圖六 石橋區Y1-Y3平面關系照
四、完成馬沖區和石橋區考古發掘簡報初稿的撰寫。
接下來將繼續對典型標本進行拍照,盡快發表考古發掘簡報,將此次發掘的成果分享給學術界和公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