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樟科植物
樟科植物為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木蘭亞綱中的一個科,該科在全世界范圍內有約50個屬,2500-3000種,中國約有20屬,423種43個變種和5個變型。據相關植物學家的統計,湖南樟科植物有9屬87種,主要為樟屬、楠屬、潤楠屬、木姜子屬、新木姜子屬、山胡椒屬等。
(2)樟科植物的起源及分布
樟科是一個較大的木本植物類群(除極個別屬),也是非常古老的類型,有化石記錄的就可追溯到白堊紀中期,即恐龍存在過的時期。樟科木材廣泛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及太平洋沿岸,少數分布在非洲中部。
(3)樟科植物的重要價值
樟科木材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許多類型都是重要的經濟樹種,或香料、芳香油、藥用植物資源。如樟科樟屬的肉桂樹皮就是重要的香料,樟科鱷梨屬的鱷梨(也稱牛油果)是備受喜愛的水果,樟屬木材的樹葉是制作天然樟腦丸的原材料。不僅如此,樟科木材在生態系統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4)樟科系統學分類的重要性及方法
由于樟科植物起源古老,分布廣泛,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及生態平衡作用,研究內部不同樹種的起源與發展,及各樹種之間的親緣關系是植物學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但就目前來說,許多類群間親緣關系非常緊密,對他們的界限認識模糊不清,這限制了現有和潛在樹種的開發利用,及對瀕危樹種的保護。
對樟科植物分類缺乏了解的原因主要是,雖然他們都是高大的喬木,但是對其進行系統分類的重要器官則主要是花,樟科的花尺寸小,不顯著,采集十分困難。同時,樟科植物還缺乏一個被廣泛接受,并能反映其演變的系統。目前已發表的諸多分類系統,其實都是基于對同一套系統特征的不同認識,這就使得通過形態特征來構建分類系統已不現實。目前,除形態學分類外,還有其他幾種分類方法。如通過花粉特征發展出的孢粉學分析,或根據胚胎學特征區分各類群間親緣關系,或借助葉角質層特點對各類群進行分類,或應用DNA研究樟科植物系統發育,還有在分子系統學研究的基礎上,對各類群地理分布做分析的。
(5)樟科中的楠木
楠、樟、梓、椆被譽為古代的四大名木,楠木被冠以其首,是一種上等木材,在許多高等級建筑中都有使用,如故宮慈寧宮使用的木材主要為楠木。還有許多高等級的墓葬中棺槨都使用了楠木。現在一般將潤楠屬和楨楠屬的木材統稱為楠木。樟科木材結構較為接近,除擦木屬外,基本都為散孔材,因此結構比較均勻,木材性能好。
(6)樟科中的金絲楠木
大家喜聞樂見的金絲楠木也是樟科的木材,廣義上講只要金絲明顯的楠木均可確定為金絲楠木。但行業內專家學者及工藝大師公認的,是獨產于四川的小葉楨楠為正宗的金絲楠木。也有專家提出金絲楠木為楨楠老料,同時還要滿足光照下木材通透或者半通透,整個木料結晶率還要達到80%等嚴苛條件。
金絲楠木中的“金絲”并非是真金白銀的“金”,而是楠木在漫長的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結晶體(見圖一),在光線的作用下,結晶體能對光進行多角度的反射和折射;另一方面細胞壁中的微纖維絲對光線產生折射,兩者共同作用,產生“金絲閃爍”的效果。
皇家使用楠木的時間很長,“蜀山兀,阿旁出”,就可知當時皇家修建宮殿就喜歡從別的地方調用木材,而四川則是楠木的重要產區,或許當時用的就是楠木。至明清兩朝,對金絲楠木格外重視,清順治曾下詔,將金絲楠木定為皇家專用木材,官民禁止使用,稱之為“皇木”。和珅私用金絲楠木,就成為被嘉慶誅殺的二十大罪狀之一。

圖一 楠木中的結晶體(郭晶貞,2015)
參考文獻:
[1]李捷,李錫文,世界樟科植物系統學研究進展,云南植物研究, 2004, (01), 1-11
[2]祁承經,湖南樟科植物的研究,中南林學院學報, 1981, (02),
103-116
[3]陳俊秋,樟科潤楠屬植物系統學研究,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4]李華,等, 故宮大高玄殿建筑群木結構的樹種配置與分析, in 中國紫禁城學會第四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八次學術研討會. 2012: 中國湖北十堰。
[5]張瓊, 從故宮慈寧宮建筑群木構件用材觀其歷史沿革. 建筑遺產, 2020(04): 1-12.
[6]李華,等.以故宮保和殿木構件樹種鑒定結果觀其選材變遷, 故宮博物院85周年院慶暨中國紫禁城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 2010: 中國北京.
[7]潘彪,等, 李洲坳東周古墓棺木用材樹種鑒定及材性分析. 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 37(03): p. 87-91.
[8]馬智勇.金絲楠木鑒別與收藏[J].收藏,2012,04:104-105.
[9]郭晶貞. 基于結構特征的楠木屬和潤楠屬五種木材的鑒別[D]. 福建農林大學,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