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籠村壁畫墓位于邵陽市經開區雞籠村。2021年4~5月,為配合邵陽市經開區數控機械產業園項目建設,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邵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等單位,對項目用地紅線區域進行全面的文物調查與考古勘探,發現文物點1處。2021年8~9月,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我所組織相關單位,對項目建設范圍內的雞籠村壁畫墓開展考古發掘,發掘面積約50m2。鑒于壁畫墓在湖南省并不多見,且該壁畫墓形態保存較為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和保護價值。同時考慮到此次考古發掘屬于配合基本建設的搶救性發掘,壁畫墓不允許原地保護,加之墓內壁畫顏料層強度較低。因此,在遵循文物保護理念和基本原則下,我所工作人員經現場調查研究,決定將壁畫墓整體搬遷并開展相關保護工作。
一、雞籠村壁畫墓基本情況
壁畫墓為券頂磚室墓,墓室外長3.88m,寬1.88m,最高處為2.40m。墓室內長2.75m,寬1.02m,高約1.32m。圓形券頂上有兩層平磚疊壓,下層磚底面有修整,以與圓形券頂面契合,上層磚較平。墓室頂磚為中間高、兩邊低的斜鋪,中央頂背處用小磚縱鋪,形成脊面,小磚空隙處用石灰砂漿粘合。墓口處有封門,因早期遭到破壞,局部結構可見青磚砌成,封門磚朝外一面再用石灰砂漿密封。壁畫墓所用墓磚呈灰白色,質地緊實,磚長0.28米、寬0.20米,厚0.11米,經測算整座墓葬重量在23~25噸。

圖一 雞籠村壁畫墓保存情況
二、前期工作
1.信息提取及記錄
詳細記錄待搬遷對象的原始信息,包括其位置、尺寸信息、病害情況、保存狀況等。確保文物原始信息完整,有影像和文字記錄資料。需要指出的是,因墓葬墓封門早期遭受破壞,墓室直接暴露在大氣環境中,壁畫大多被泥土和苔蘚覆蓋,肉眼辨識不清,我們使用紅外相機初步還原了壁畫內容。

圖二 壁畫墓室內低等植物損害

圖三 壁畫墓室內人為損害

圖四 壁畫顏料層脫落

圖五 壁畫墓壁龕紅外相機拍攝前照片

圖六 壁畫墓壁龕紅外相機拍攝照片
2. 樣品采集
參照相關行業標準,采集提取對象本體和周圍保存環境的原始樣品,如土壤、水樣、污染物、微生物等,力求取樣全面。

圖七
墓磚及粘結材料樣品采集
3. 檢測分析
為明確墓葬壁畫顏料組成,利用掃描電鏡-能譜儀對采集樣品進行顯微結構觀察和成分分析。掃描電鏡為ZEISS EVO MA 10,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像分辨率3.0nm@30kV、4.0nm@30kV,工作電壓20kV;能譜儀為Bruke XFlash Detector 6∣30型,能譜測試時間60s,成分數據見表一。SEM-EDS顯示這批壁畫黑色顏料和紅色顏料成分特征較為一致,其中黑色顏料碳(C)含量相對較高,為26.3%~33.5%,而紅色顏料鐵(Fe)含量高,在4.0%~6.42%之間,因無其他致色元素,推測黑色顏料為炭黑,紅色顏料為鐵紅。

圖八
壁畫黑色顏料SEM圖片

圖九
壁畫紅色顏料SEM圖片
表一
顏料樣品的能譜成分數據(%,歸一化處理)
樣品名稱
|
C
|
O
|
Na
|
Mg
|
Al
|
Si
|
P
|
S
|
K
|
Ca
|
Ti
|
Mn
|
Fe
|
紅色顏料1
|
11.6
|
46.4
|
\
|
0.60
|
1.11
|
1.55
|
0.13
|
\
|
0.06
|
34.5
|
\
|
\
|
4.00
|
紅色顏料2
|
7.53
|
48.6
|
0.06
|
1.09
|
0.65
|
0.84
|
\
|
0.03
|
\
|
34.5
|
\
|
0.28
|
6.42
|
黑色顏料1
|
26.3
|
45.4
|
\
|
\
|
3.51
|
3.00
|
0.29
|
0.1
|
\
|
19.8
|
\
|
0.30
|
1.28
|
黑色顏料2
|
33.5
|
40.5
|
0.11
|
0.25
|
0.73
|
1.26
|
0.19
|
0.23
|
0.42
|
22.2
|
0.17
|
0.15
|
0.29
|
三、壁畫墓的整體搬遷保護
(一)墓內壁畫保護處理
1.壁畫表層污染物清理
使用2A溶液輕敷于壁畫表面,待表面泥土和硬結物等污染物軟化后,再用竹簽、手術刀等工具剔除。

圖一〇 壁畫表層清理前

圖一一 壁畫表層初步清理后
2.墓室烘干處理
壁畫表層污染物清理后,為保證后期壁畫層的加固處理效果,使用無煙木炭對墓室進行烘干處理。

圖一二 墓室內烘干處理
3.壁畫加固
使用噴壺將1.5%
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反復多次噴涂于壁畫表面,直至達到預加固效果。再配置15% Paraloid
B72乙酸乙酯作為粘接劑,將紗布隨型貼于壁畫上。

圖一三 壁畫表面預加固處理

圖一四 壁畫表面多次噴涂加固劑

圖一五 壁畫表面紗布保護處理
4.墓室內搭建支撐架
壁畫加固處理完成后,使用擠塑板、七厘板和木龍骨在墓室內搭建支撐架,以確保搬遷時墓葬結構的穩定。

圖一六 搭建支撐架

圖一七 支撐架搭建完成
(二)壁畫墓的整體搬遷保護
1.清理
將墓葬四周兩米內區域向下深挖1米,留出可供操作的工作臺面;使用軟毛刷、竹片等工具清理壁畫墓外表面的泥土和浮土,覆蓋薄膜保護表面。

圖一八 壁畫墓表面覆蓋薄膜保護
2.石膏打包
使用石膏和麻布對壁畫墓進行打包處理,即將墓葬外部整體涂抹加固,以減輕后續的底切處理、吊運過程中外力對墓葬的損害。

圖一九 石膏打包處理
3.底切處理
使用探鏟、邊鏟等工具沿墓底預留的底切面向內平行掏挖底部泥土,插入U型鋼予以固定, U型鋼底部空缺區域用磚塊或木塊墊平處理。按照以上方法,依次進行后續每塊U型鋼的平鋪放置,直至墓底預留底切面全部墊上U型鋼,將每一塊U型鋼焊牢連接。再用360mm工字鋼插入U型鋼下焊接牢固,作為起吊支撐。

圖二〇 壁畫墓底切處理

圖二一 工字鋼固定
4.焊接框架
使用100mmU型鋼將壁畫墓整體固定以穩定墓葬結構,避免后續操作中震動影響壁畫墓。

圖二二 焊接框架
5.起吊運輸
考慮到此壁畫墓體積大,重量重,出于文物安全考慮,聯系專業吊裝公司將墓葬吊起并安全運輸至澧陽平原工作站。

圖二三 起吊運輸
四、結語
通過對雞籠村壁畫墓考古發掘現場遺跡的保存現場調查和文物安全影響評估,利用紅外照相、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等手段最大限度的獲取壁畫墓墓葬結構、壁畫內容、壁畫顏料成分、墓葬組成材料等原始信息。同時,基于前期工作成果,工作人員對保護過程中可能存有的影響壁畫加固效果和文物安全的風險進行預估,制定了壁畫墓整體保護和搬遷的技術路線,并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將工作過程中的風險盡可能降低,以確保壁畫墓的系統性保護工作順利進行。此次雞籠村壁畫墓的搬遷保護工作也為今后開展類似遺跡遺物的現場保護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借鑒。
最后,在壁畫墓的搬遷保護過程中得到了澧縣文旅局同仁的大力支持,謹致謝忱。 |